爆破技術的分類介紹
爆破技術是利用炸藥爆炸的能量破壞某種物體的原結構,并實現(xiàn)不同工程目的所采取的藥包布置和起爆方法的一種工程技術。那么他具體分為哪幾類呢?山東天盟爆破工程有限公司給大家詳細介紹下。
控制爆破:
不同于一般的工程爆破,對由爆破作用引起的危害有更加嚴格的要求,多用于城市或人口稠密、附近建筑物群集的地區(qū)拆除房屋、煙囪、水塔、橋梁以及廠房內部各種構筑物基座的爆破,因此,又稱拆除爆破或城市爆破。控制爆破所要求控制的內容是:
1.控制爆破破壞的范圍,只爆破建筑物需要拆除的部位,保留其余部分的完整性;
2.控制爆破后建筑物的傾倒方向和坍塌范圍;
3.控制爆破時產生的碎塊飛出距離,空氣沖擊波強度和音響的強度;
4.控制爆破所引起的建筑物地基震動及其對附近建筑物的震動影響,也稱爆破地震效應。
水下爆破:
將炸藥裝填在海底或水下進行工程爆破的技術,是和露天爆破相對的另一個領域。舉凡疏通航道,炸除礁石,拆毀水下沉船、建筑物,開挖港口碼頭和航道基坑,以及處理碼頭堤壩的軟弱地基等類爆破,都屬于水下爆破的范疇。
水下爆破也和露天爆破一樣,都要用裸露鉆孔和藥室裝藥等方法實現(xiàn)爆破目的;不同的是水下施工比較復雜、困難,長期以來多由潛水員在水下進行鉆孔和裝藥等技術作業(yè)。工作范圍既受水深的限制,又受潮汐水流的影響,效果欠佳。
由于水作為介質的阻力遠比空氣大,因此計算裝藥量時,需要考慮水的深度,才能保證爆破效果;同時水介質傳播沖擊波的能力也遠大于空氣,附近若有其他水工建筑物時,多采取氣泡帷幕方法,降低水中沖擊波的峰值壓力,作為防護手段。
80年代以來,試驗成功了水下壓縮爆破方法,以水為傳播壓力的介質,壓實水下淤泥等類軟土地基,代替過去用機械船挖除淤泥的清基方法,既經濟又方便,有效地擴大了水下爆破的應用范圍。
地下爆破:
不同于露天和水下爆破,通常是在一個狹窄的工作面上進行鉆爆作業(yè),因此,它的特點是裝藥量少或使用低威力的炸藥,多炮眼,裝藥量分散,爆破作用力均勻分布,屬于前述松動爆破的情況,很大限度地減少對圍巖的破壞程度,技術上的要求比較嚴格。地下爆破從技術上可分為兩種:一是起掘進作用的掏槽爆破。其目的是在只有一個臨空面的條件下,首先在工作面中間形成較小但有足夠深度的槽穴,這個槽穴是整個地下坑道、隧道等施工開挖中的先導。掏槽爆破的炮孔布置方法很多,需要根據地質構造、斷面大小和施工機械等條件,確定良好的掏槽眼(孔)的布置形式。二是要使地下坑道造成一定橫斷面形式的成形爆破。這種布孔法稱周邊孔,也稱刷幫爆破。爆破的作用力是在兩個臨空面上均勻分布的,除了要使炸落的巖石塊度均勻,便于清渣,拋置不太遠,不致打壞支撐等以外,還應保證坑道開挖限界外的圍巖受到很小的破壞,以減少超挖的數(shù)量。
隨著地下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,為開挖地下飛機場、庫、廠房等大面積空間的工程,使地下爆破技術也逐漸向大規(guī)模的大鉆孔爆破技術發(fā)展。但目前地下大爆破技術經驗較少。自從光面、預裂爆破技術應用于地下工程以后,促進了錨桿噴混凝土支護技術的發(fā)展,每次爆破的超挖量減少到了超低量,圍巖的穩(wěn)定性大為增加,使地下工程收到很大的經濟效益。
下一條:爆破基礎知識 | 上一條:爆破方法及分類 |